-
南昌县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的可能性,取决于多种因素,包括国家政策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、行政区划调整的合理性等。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希望大小的因素:
1. "国家政策导向":如果国家有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支持,那么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的希望可能会增加。
2. "经济发展需求":当南昌县的经济快速发展,对城市功能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更高需求时,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的可能性会更大。
3. "行政区划调整的合理性":如果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能够更好地优化行政区划,提高行政效率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那么这一建议更容易得到支持。
至于什么时候希望最大,这通常与以下情况相关:
- "重大政策发布期":如国家发布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政策时,可能会提高地方进行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的希望。 - "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期":当南昌县经济发展迅速,对提升城市功能有迫切需求时,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的希望可能会增加。 - "行政区划调整周期":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周期内,地方政府可能会积极争取撤县改市或撤县改区的机会。
具体到南昌县,建议关注当地政府发布的官方信息,以及国家和省级层面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最新政策。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,涉及多方利益,因此无法准确预测何时希望

举报 -
谢请。南昌县撤县改区已敲定。据此前新闻报道,南昌市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已获通过。
根据南昌市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,未来南昌市将按照“一主两辅,两城多极”进行体系性全域布局。“一主两辅”——指南昌未来的城区,也是南昌大都市区的核心区域。一个主城区即包括东湖区、西湖区、青云谱区、青山湖区、红谷滩新区。两个辅城区即包括新建区、南昌县。
南昌大都市区规划
去年底,《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(2015-2030年)》获批。“南昌大都市区”获国务院同意通过,抚州市辖区、奉新县、高安市、丰城市、樟树市、靖安县、进贤县、东乡县、余干县、永修县等融入南昌大都市区。
此次南昌市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提及行政规划调整,也是契合南昌大都市区的规划。
撤县设市失败
南昌县“谋变”时来已久,早在2014年的1月16日,南昌县“撤县设市”就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官方的文件中,称在2014年要做好“撤县设市”的申报工作,并给出了“撤县设市”后的备选市名,分别为豫章市、洪州市、小蓝市。但在2014年中旬,南昌县“撤县设市”的请示却遭到了上级南昌市及江西省的否决,上级要求南昌县由“设市”改为“设区”。
道路更名透玄机
时下,有关南昌县区划调整的传言也是满天飞。一有风吹草动,便满城沸沸。比如,一份关于道路更名征求意见的公告就能让人“脑洞大开”,浮想联翩。
去年12月29日,南昌县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:
根据《江西省地名命名更名及使用标准化建设规范》(赣民字23号)精神,重名道路需进行更名。按照南昌市地名委员会《关于道路路牌设置使用标准地名的通知》(洪地委字1号)要求,提出我县东新乡、莲塘镇部分道路与市区内道路重名,需及时进行更名。
为规范城市管理,方便群众出行,提升城市品位,避免与市区道路重名,东新乡、莲塘镇党委政府就辖区内抚生西路等11条与市区重名道路经过认真仔细研究、广泛征求意见,提出了初步更名方案(附后)。经县委、县政府研究,现将道路更名方案(初稿)予以公示,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诚邀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踊跃参与,提出宝贵意见。
就是这一则普通的道路更名公示,就有网友解读出南昌县撤县设区的意思来,称:“这是避免撤县设区后道路重名。”
网友的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,许多城市在撤县设区后,都出现过道路“撞名”的情况。新建县在撤县设区后也把与市区重名道路进行更名。如果把此次南昌县道路更名理解成未雨绸缪,避免撤县设区后才匆匆更名,似乎也在情里当中。
举报 -
举报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