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者哈利5v2
“心不是一般的大!”江西南昌,一女子在高速上行驶时,副驾驶的丈夫,突然看到前面货车底部着火了,丈夫赶紧提醒妻子,追赶鸣笛40多秒,并大声呼喊货车司机,对方迟迟没有反应,在丈夫的指导下,女子终于和货车并排,可丈夫透过玻璃,看到了让人意外的画面!
在江西南昌的高速公路上,一个小轿车正在和货车并行,副驾上的男人半个身子探出窗外,脸憋得通红,用尽全力嘶吼,可话一出口就被风声扯得支离破碎。那辆司机还戴着头戴式耳机,正随着音乐摇头晃脑,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得悠然自得。
丈夫急得直跺脚,嗓子都快喊哑了,可货车司机压根没往这边瞧。风呼呼地刮,他的声音像被吞掉了一样,半点都传不过去。妻子手心冒汗,紧握方向盘,脚下油门不敢松,生怕一减速就错过机会。高速上车流嗖嗖地过,旁边的大货车轮子底下,那火苗子眼看着越蹿越高,黑烟开始往外冒,真是看得人心惊肉跳。
这节骨眼上,丈夫灵机一动,掏出手机就开始录视频,一边录一边冲妻子喊:“快,闪大灯!按喇叭别停!”妻子赶紧照做,小车喇叭嘀嘀嘀响成一片,大灯闪得刺眼。可那货车司机呢?还是老样子,耳机罩着耳朵,脑袋跟着节奏晃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。你说这人心有多大?火都快烧到屁股了,他还以为是派对时间呢。
好不容易,货车司机似乎瞥了一眼后视镜,但就那一瞬间,他又扭回头去,估计以为后面是哪个急脾气的司机在催他。丈夫气得差点没从车窗跳出去,可高速上这么干太危险了,只能干着急。妻子试着加速超车,想开到货车前面去拦一下,但高速上车速快,超车得看准时机,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事。
眼瞅着火势越来越大,黑烟滚滚的,丈夫心一横,让妻子靠边点,自己拨了高速报警电话。电话一通,他语速飞快地描述情况:货车着火了,位置在南昌高速某路段,车牌号勉强看清。接警员一听就紧张起来,说马上派巡逻车来处理。挂了电话,丈夫松半口气,可火不等人啊,他们还得继续跟着货车,盼着司机自己能发现。
结果呢?就在巡逻车还没到的当口,货车司机终于——不是看到火,而是音乐放完了,他摘了下耳机想调整。这一摘,才听见外面的喇叭声和风声里的呼喊。他扭头一看,副驾的丈夫正拼命挥手,指着他车底下。司机一愣,低头瞅了瞅后视镜,这下脸都白了——烟已经冒得老高,他赶紧打双闪,减速往应急车道靠。
小车也跟着慢下来,夫妻俩看着货车停稳,司机跳下车,手忙脚乱地拿灭火器扑火。幸好发现得不算太晚,火还没烧到大件,扑了几下就控制住了。巡逻车很快赶到,帮忙处理后续。事后一问,货车司机不好意思地说,他戴的是降噪耳机,音乐开得太大,完全没听到任何外界声音,还以为高速上安静得很呢。
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后怕。高速上开车,一分钟的分心都可能要命。货车司机戴耳机听音乐,看起来是个人享受,可实际上是把自个儿和别人的安全都赌上了。你想啊,高速车速快,突发事件多,鸣笛、喊叫这些警告信号,本来就是救命用的。他倒好,一耳机屏蔽全世界,差点酿成大祸。
这不是个别现象。现在路上这种“与世隔绝”的司机越来越多——耳机一戴,手机一刷,仿佛公路是自家客厅。数据摆在那儿呢:交管部门统计,分心驾驶导致的事故年年涨,光是耳机相关的就占不小比例。有些人觉得,戴耳机比外放音乐文明,可高速上,文明的前提是安全。耳朵堵住了,紧急情况听不见,等反应过来,黄花菜都凉了。
再说了,那对夫妻虽然好心,但风险也不小。丈夫探身出窗呼喊,万一失去平衡或遇到颠簸,可能自己先受伤。高速上并排行驶、长时间鸣笛,也可能干扰其他车辆。他们的初衷是救人,可方法上是不是能更稳妥点?比如早点报警,或者保持距离用闪光灯提示。热心肠值得点赞,但自我保护不能丢。
归根到底,驾驶不是儿戏。科技带来便利,也带来新问题。耳机、蓝牙设备这些,用好了是辅助,用坏了就是隐形杀手。交规里虽然强调驾驶时禁止使用手机,但对耳机的规定模糊,很多人就钻空子。我觉得,该加强宣传和执法,让司机们明白:路上耳朵比眼睛还重要,听不到警告声,就等于闭着眼开车。
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