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南昌公交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如下:
1. "起步阶段(20世纪50年代)":南昌公交始于1956年,当时只有几辆木制车身、铁轮的公交车,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。
2. "发展阶段(20世纪60-70年代)":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,南昌公交逐步发展壮大。这一时期,公交车数量和线路逐渐增多,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。
3. "改革阶段(20世纪80年代)":改革开放后,南昌公交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,如引入现代管理理念、优化线路布局、提高服务质量等。这一时期,南昌公交开始引入新型公交车,逐步淘汰老旧车辆。
4. "快速发展阶段(20世纪90年代-21世纪初)":进入90年代,南昌公交迎来了快速发展期。公交车数量大幅增加,线路进一步优化,服务范围覆盖全市。同时,南昌公交开始引入新能源公交车,如电动公交车,以降低环境污染。
5. "转型升级阶段(21世纪至今)":近年来,南昌公交在继续扩大规模、优化线路的同时,还积极转型升级。一方面,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投入,提高公共交通的绿色环保水平;另一方面,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。
以下是南昌公交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:
- 1956年:南昌公交正式成立,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。 - 1970年:南昌公交开始使用柴油公交车。 - 198举报 -
六十多年前,南昌的交通还相当落后,车没车,路没路,更别谈交通。当然这话说得有点过,车真没有,路还是有几条,中山路和胜利路,还有一条由南向北的八一大道,这条大道是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主政时修建的。其路面的宽度在当时来说超越了市民的想象,直至今日,八一大道仍是城区内较宽的大道。
当年没有公交车,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是黄包车。说起黄包车,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见过,但也不会陌生,电视剧《上海滩》中许文强坐的那辆人拉的车就是黄包车。黄包车在民国年代是主要的交通工具,那时候的绅士、小姐、财主都喜欢坐,前面拉车的人累得满身大汗不敢吭声,生怕打扰到后边谈笑风生的坐车人。
1950年9月15日,南昌开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公交车线路。第一辆公交车从南昌火车站开出,途经站前路、八一大道、中山路、然后到终点站八一商场,在八一商场掉头,按原路线开回火车站。这第一批公交车不是现在的大巴,也不是汽油车,而是木炭车。过了一年,也就是1951年8月1日,同时开出了两条公交线路。一条从八一桥到望城,另一条从广益昌到莲塘。同样是木炭车。三条公交线路,总共24辆车。平均每条线路8辆木炭车。
八一桥地下曾今是个超大停车场,红谷配套的1开头的原来都停这,还有213,214,36(原旅游1线),241路,都停着
举报